沈万生老石匠“跨界”做根雕
更新时间:2015-8-7
云阳县龙角镇五龙社区,有位名叫沈万生的能人。7年前,他还是位石匠,在大山里打石头,一场大病让他不得不结束了石匠生涯。养病期间的一场“偶遇”,他迷上了奇形怪状的树根,现在他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根雕师。
5年时间,老沈完成根雕作品100多件,慕名前来购买的顾客渐渐多了起来,被当地人称为“根雕大侠”。
石匠53岁改行做根雕
今年58岁的沈万生,只有小学文化。7年前,他还是龙角镇上小有名气的石匠师傅,靠着数十年的老手艺,他打石头每年收入8万多元。然而,到了2008年,老沈的石匠活干不下去了。原来,因为常年累月劳作,老沈的腰痛病犯了,严重时甚至都直不起来。打石头的人腰上使不了劲,意味着老沈石匠生涯的终结。
不久后,沈万生接到了远嫁在福建的女儿的电话,让其到那边养病。正是在这期间,他迷上了根雕行当。根雕是我国的一项传统雕刻艺术,在福建等沿海地区活跃着不少根雕爱好者和创作大师。
“出去散步的时候,看到某家具厂里的根雕很漂亮,就对根雕产生了兴趣。”沈万生说,根雕既能修身养性,做好了还能赚点外快,自己在福建养病期间开始琢磨起来。从偷偷地观察,到四处偷师,沈万生花了近2年时间终于对根雕有了“自己的悟性”。
2010年初,身体有所好转的沈万生回到了龙角镇,“找点事情做”。“刚开始想石雕和根雕一起搞,毕竟自己打了30多年石头,有基础。”沈万生说,由于腰部发不了力,老婆也不支持,索性就一门心思做根雕吧。
巧手让烂树根成艺术品
在老沈30平米左右的门面房里,分门别类摆着不同造型的根雕。工作台上则摆着一件等待上漆的“狗娃”根雕。沈万生介绍,几年下来,他精心雕琢完成了109件作品,而这些根雕原先都是被人废弃的烂树根。
在沈万生眼里,树根是有生命的,但独特造型的原料树根很难找。他大多数是在雨天出去寻找,经过雨水冲刷,枯树根造型立显,老沈把这看做“自然的馈赠”。因此,一到下雨天,人们就能看到沈万生四处搜寻的身影,甚至谁家砍掉、坏掉了树,也叫沈万生过去挖树根,从不收他的钱。
被雨水浸泡的树根,需要经过3年的阴干才能加工,要不然就会裂口,因此制作根雕是件周期长的手艺。为了更好地创作,老沈或购买,或自制,累积了许多类型的刀具。勾刀、弯刀、凿子、刨子、锯、斧头等大小工具20余种。几年下来,光刀具沈万生就用坏了60余把,眼睛近视到了300多度。
紧盯龙缸旅游卖“产品”
有了一定的成品,老沈就正式试水销售。2012年,他在当地开起了根雕店,但毕竟是上了岁数的人,加上内向的性格不懂营销,因此上门的顾客并不多。眼看着一天天坐吃山空,可把老沈急坏了。
福建的业内同行建议他与家具店合作,将作品摆放在家具店寄卖。老沈尝试了不久,根雕开始有了销路。两年来,他的根雕售出20多件。“前不久,盘龙一个顾客买了一个罗汉盘,我只卖给他3500元,没想要赚多大个钱。”沈万生笑着说,现阶段主要是打开知名度,因此卖出去就是对自己的肯定,“略有毛利就行了。”
销路打开了,老沈的创作热情更高了,作品质量也不断提高,“根雕大侠”的名声在当地也越传越远。虽然现在利润不太高,卖件也少,但沈万生并不着急,因为他发现了潜在客户——前往云阳龙缸景区的游客。
原来老沈所在的云阳龙角镇,正处在通往云阳龙缸景区的交通要道上。“龙缸火了,现在,经过我们这里的游客也多起来了,进店、看根雕品的人也翻了几番。到现在,游客相中并成交的就有好几单,所以我觉得大有希望。”他说。